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接种6个月后,第二剂加强接种需要注意什么?

来源:宁德市疾控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1-19 20:45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我国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全称是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及康希诺生物联合研发,于2021年2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附条件上市。

  腺病毒载体疫苗与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最大的区别是只需要接种一剂,便可达到较高的免疫保护效力。它的作用原理是将新冠病毒的刺突糖蛋白(S蛋白)基因重组到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基因组内,基因重组腺病毒在体内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提供双重的免疫保护。根据临床数据资料显示:腺病毒载体疫苗单剂接种14天后可快速产生保护,总体保护效力为68.83%,对重症保护效力为95.47%。

  什么是加强免疫?

  所谓加强免疫,是指按照免疫程序完成全程疫苗接种针次后,根据抗体消退的情况进行补充接种,使机体再次维持较高的免疫力。

  目前在乙肝、流感、狂犬病等传染病疫苗接种中,使用加强免疫的做法比较常见。

  既然腺病毒载体疫苗已经有较好的保护效力,那还需要加强免疫吗?答案是肯定的。

  为什么要进行加强免疫?

  原因一

  接种完新冠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降低,导致抗病毒能力下降。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在8月召开的第三届“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大会上指出,灭活疫苗或mRNA疫苗,接种之后半年,免疫功能都有明显的下降。根据公开发表的新冠疫苗保护力研究结果来看,接种完疫苗6个月后,抗体水平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因而在一定时间后进行加强免疫很有必要。

  原因二

  新冠变异病毒株的出现,导致了新冠疫苗保护力下降。病毒变异后,病毒的表面结构发生改变,相当于换了一副马甲,使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不容易识别变异后的新冠病毒,产生了对疫苗作用的“逃逸”,这也就影响了抗体对病毒的防御作用。

  国内加强免疫策略

  相关专家已经对接种疫苗加强针的问题进行了论证,结合我国已上市的几款疫苗的研究结果发现,增加接种剂次可以提升疫苗的保护效力。

  根据目前的接种方案,建议使用同一技术路线疫苗进行加强免疫接种,即初免(即第一针)接种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针也要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目前国内多个省市已经开展优先针对重点人群的加强针的接种工作。

  腺病毒载体疫苗同源加强接种研究进展

  根据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腺病毒载体疫苗初免6个月后中和抗体仅降低1.4倍,同源加强接种一剂后中和抗体可增长8倍(真病毒),且加强6个月后抗体水平仍维持在初次免疫最高值的水平。

  接种需知

  请问接种新冠疫苗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接种前

  应提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

  ②接种时

  需携带相关证件(身份证、护照等),并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

  ③接种后

  需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及时就医。

  在新冠疫苗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如何处理?

  01

  根据既往的经验,一般接种疫苗后严重的不良反应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出现,请按要求留观,并及时告知接种点医生

  02

  接种新冠疫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等,通常96h之内可自行缓解,一般不需要特殊

  03

  如果症状较重或无法自行评判严重程度,应及时就医处理,并向接种点的医生报告。

  新冠疫苗不良反应情况与其他疫苗相比有异常吗?

  WHO对新冠疫苗副作用有如下描述:像任何疫苗一样,COVID-19疫苗会引起轻度的副作用,已报告的对COVID-19疫苗的副作用大多为轻度至中度和持续时间短,包括发烧,疲劳,头痛,肌肉疼痛,发冷,腹泻和注射部位疼痛等,对疫苗的大多数反应都是温和的,几天之内就会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