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 为孩子构筑健康“防护网”

来源:宁德网 发布时间: 2019-04-25 11:26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记者昨日从市疾控中心获悉,4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防控传染病,预防接种最有效”。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提醒,为切实保障广大儿童身体健康,家长一定要按照免疫程序和医生的约定日期为适龄儿童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市疾控中心疾控科科长陈昌福介绍,通过疫苗的预防作用,可以有效防止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最终消灭疾病的目的。

  “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家长应尽早主动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陈昌福提醒,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每次预防接种时必须携带。

  目前,我国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由省级统一采购,通过疾控中心冷链系统逐级配送至全市各级接种单位。这类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等。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家长可根据经济状况自愿选择接种。

  接种疫苗,家长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是安全的,发生异常反应概率很低。”陈昌福说,免疫规划的对象是健康人群,其安全性历来受到各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疫苗在获得注册前都需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疫苗在上市使用前都要实施严格的批签发制度。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都有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要求,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陈昌福告诉记者,疫苗毕竟是一种异物,部分儿童因个体差异会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或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都是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病情轻微,多在1至2天内自行恢复,必要时须就医。极少数儿童在接种后可能出现如无菌性脓肿、过敏反应等罕见的异常反应,如果病情相对较重,需要及时治疗。如果儿童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发病前期,或存在某种潜在的疾病,在接种后碰巧发病,被称为“偶合症”,与疫苗本身无关,很容易与接种的不良反应混淆。

  “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到有资质的正规接种点接种疫苗。在接种疫苗时,要如实告知儿童及其家族的过敏史以及近期的健康状况,以便预防接种医生更加科学地做出儿童能否接种疫苗的判断,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陈昌福特别强调,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管理,无论是常住户口或暂住户口,家长均可按时携带孩子到居住地合格的接种单位进行接种,外来儿童同样享受政府免费提供第一类疫苗的权利。(记者 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