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行·看创新①丨宁德市:创新九大举措,聚力打造闽东幸福河

来源:福建河湖长制 发布时间: 2023-12-14 09:25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今年以来,宁德市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进一步强化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执法和水文化等建设,着力将每条大河小溪打造成为造福人民的闽东幸福河湖。目前,该市河湖面貌焕然一新,流域水质稳步提升,河湖长制各项工作落实见效。

  01创新作为总河长带头履职推动

  该市高度重视河湖长制工作,自2017年3月开始,就建成以党政主要领导为河长的市、县、乡三级“双河长”体系,并持续优化河长履职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河湖长统筹协调优势,创新破解河湖治理难点堵点等问题。今年以来,为解决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难题,该市聚力展开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6月8日,总河长、市委书记梁伟新骑乘共享电动单车巡查城区内河,实地察看金溪流域沿线生态治理和景观提升情况,现场办公研究解决问题,推动中心城区内河水环境治理。

  ——总河长、市长张永宁开展现场调研、专题研究推进霞浦县杯溪流域水环境及闽江水库库区水葫芦治理难题。

  ——总河长及五大市级流域河长多次召集专题会和现场会,积极推进交溪、霍童溪、敖江霍口溪、古田溪流域综合整治,聚焦流域重点难点问题治理,不断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

  ——市人大立法颁布《宁德市城市内河管理条例》,推进辖区城市内河治理规范化、法治化。

  通过总河长高位推动、县乡狠抓落实、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使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河湖治理难点痛点得到了及时解决。

  02创新运作以“四有”标准升级县乡河长办

  ——县乡河长办“四有”标准全面升级。按照“有固定独立办公场所、有完善的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有长效的制度机制、有专职的工作人员”的“四有”要求,在实现县级河长办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基础上,2023年以来,宁德重点推进乡镇河长办“四有”标准化建设,现已实现辖区125个乡镇标准化河长办全覆盖。

  ——县级河长办突出“四个中心”建设。升级县级河长办的河长指挥中心、综合管理中心、督查督办中心、宣传报道中心“四个中心”建设,完成辖区九县(市、区)及东侨开发区河湖管理和指挥平台迭代升级。

  03创新联动司法助力更加持续有力

  在压实检察院驻河长办检察联络室、法院驻河长办法官工作室和河道警长的基础上,创新建立“河湖长+司法三巡”工作机制,即“日常巡”、“专项巡”、“回头巡”,聚焦河湖重点难点问题,推动生态检察和公益诉讼深度融合,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联动和跨流域生态检察司法协作机制,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助推河湖长制工作落地落实。

  各县(市、区)还积极探索司法联动机制,如蕉城区建立“河长+检察长+院长+警长”四长联动巡河,守护宁德中心城区重要水库水源地;福鼎市采取“河长+检察长+法院院长”联动共治,保护赤溪碧水长流;古田县创新“河长+警长+景长”新模式,全天候守护翠屏湖等。

  通过司法助力、联合共治,古田及水口库区水葫芦、蕉城洪口水库养殖污染、霍童溪生猪养殖反弹等 “四乱”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还河湖水清岸绿,确保了交溪、霍童溪等河流水质常年保持全省前列,中心城区及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优良。

  04创新治水河湖“四乱”得到有效整治

  全市以建设幸福河湖为目标,以巩固五大流域治理为基本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全域治水,紧盯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果,有针对性地瞄准水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控、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开发等工作,追踪督查水电站清理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网箱养殖清理、入河排污口整治等方面问题,做到发现问题、立促立改、严防反弹。

  其中,霍童溪入选“福建省幸福河湖十大案例”,周宁县、屏南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05创新打造“一县一特色”初步形成

  该市坚持以“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突出“一县一河一特色”,进行全市动员部署、全面发动推进,目前,已打造福安“河湖物业管理2.0新版本”、古田“翠屏湖首个幸福湖”、屏南“幸福家乡河”、福鼎“十里桐溪”、柘荣 “一队一馆一园一坊”、霞浦“幸福滨海湾区水系”等十个特色项目。

  06创新融合“文化+景区”兴村富民

  闽东水利风景区多、水文化底蕴厚,为打造幸福河湖提供了丰富内涵和高质量发展潜力。

  其中,黄鞠水利工程已有1400多年历史,在闽东首创“火烧水激凿石工法”劈山挖洞的壮举,引水灌溉万亩农田,惠泽百姓,至今仍在发挥部分工程效益,展现了闽东先人“聪明才智,勇于创新”的治水精神。

  人鱼同乐的鲤鱼溪,采用鲤鱼生物预警监测、净化水质,制定乡规民约保护水生态,蕴含着闽东人民古老智慧,还发展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护水爱鱼文化。

  柏柱洋的“红领巾水库”,当年由苏区少先队员倡议通过捡废品、树根,积攒一分分钱,得到全省一千万少先队员的热烈响应,纷纷参与“每人捐献一分钱”活动,累计捐款10万余元支援建设而成,至今还流传着“以我所能尽责任”的红领巾水库精神……

  这些独特的水文化,丰富了闽东的水景区,提升了闽东水颜值。近年,还有7个项目入选首批福建省河湖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7个、省级水利风景区13个,以“水文化”提升了“水内涵”、以“水景区”创造了“水经济”。

  07创新监管多元机制维护河道健康

  该市创新思维,采取“两条腿走路”,综合考虑山区与沿海不同特点,多元化推进河湖管护。

  在沿海推行“河道物业化管理”。沿海经济强县福安、福鼎、霞浦、东侨开发区采取政府统一采购第三方服务,做强做专河道物业化管理。福安市在河湖物业化管理1.0版基础上总结经验,分离河道日常巡河及督查督办职能,推出河湖物业化管理2.0版,形成以乡镇为责任主体,基层河道专管员巡河,县级河长办督查督办,县、乡(镇)两级责任主体职责分明、考核到位的河湖物业化管理新机制,河湖管护效果显著。东侨经济开发区统一发包蓝海公司物业化管护保洁一条龙服务,有效解决辖区及东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河湖管护难题。霞浦县全县实施“331”河湖生态管护统一机制,实现从“多龙治水”到“一龙管水”。

  在山区实行“三级河道专管员机制”。蕉城区设置区、乡、村三级河道专管员新机制,由区河长办选聘乡级河道专管员16名,充实到辖区各乡镇,即作为乡镇河长办骨干力量,提升乡镇河湖管理能力,也加强了区河长办与乡镇河长办联系,使上下联动更加有效。屏南县持续完善“县聘、乡管、村用”河道专管员聘用机制,既缓解了政府经费压力,又确保河道正常维护。

  08创新科技数字赋能推进精准管河巡湖

  该市积极引入“智慧巡河”“数字孪生”等新型科技手段,全市9个县(市、区)及东侨开发区已建成智慧河湖管理平台,并对平台画面、数据库和相关功能持续更新升级。

  同时,还在赤溪流域抓数字孪生河流建设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全市进行部署推进,目前各县河长办已着手推进构建数字孪生河流前期工作,部分县市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其中古田翠屏湖、蕉城霍童溪已进入数字孪生河流技术方案论证阶段,智慧河湖数字孪生河流建设有望在2024年取得成果。

  09创新发动全社会爱河护水形成共识

  各级河长办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爱河护河活动。其中,屏南县部分乡村因其古村水美生态好,吸引了一大批来自上海、北京、新疆等全国各地的文人、画家及有志青年落

  户古村,成为新村民群体。该县河长办与乡镇在联合开展“创建幸福家乡河、助力水美古村振兴”活动的同时,积极引导新村民参与护河治水,保护古村良好水生态环境,并在古村集中片区设立了“幸福家乡河”办公室,聘请新村民担任河长,目前已聘任新村民河长12名。

  霞浦县还在台湾精致农业生产示范区首聘台农担任“台胞河长”;寿宁县聘任西埔村“非遗”北路戏演员兼水利风景区讲解宣传员及福安畲乡“畲哥畲妹河长”,以“非遗”唱响生态护河曲;柘荣县以百幅“非遗”剪纸作品装扮乡村河道,非遗“河长”应运而生......,为助推河湖长制、建设闽东幸福河增添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