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宁德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来源:宁德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23-11-01 16:42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今年以来,宁德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持续发挥全省“新增长极”作用,在一系列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的政策举措作用下,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稳中向好,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8项增幅居全省前列。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生产端总体稳定,三次产业协同增长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2667.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49.0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76.62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41.97亿元,增长6.4%。

  农业发展总体平稳。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4.55亿元,同比增长4.5%,增幅居全省第四位。分行业看,农业增长4.0%,林业增长3.7%,牧业增长7.9%,渔业增长4.5%,农林牧渔业及辅助性活动增长4.9%。分产品产量看,主要农产品均实现增长。春夏收粮食产量5.23万吨,增长6.0%;蔬菜产量71.24万吨,增长3.5%;茶叶产量10.37万吨,增长5.4%;食用菌产量12.93万吨,增长4.3%;水果产量34.12万吨,增长3.9%。水产品产量86.13万吨,增长4.5%。

  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市工业增加值1328.11亿元,同比增长16.3%,拉动全市经济增长7.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达7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4%,增幅居全省首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9百分点。主导产业贡献突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4%,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107.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4.7%,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5.5%,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85.2%,总量占全市比重73.9%。新动能快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8%,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率达65.2%,占全市比重55.4%,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势向好。全市服务业增加值941.97亿元,同比增长6.4%,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3.6%,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分别增长10.2%和16.6%,分别拉动GDP增长0.6和1.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1-8月,全市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0.4%和9.7%,对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达39.9%,拉动其增长5.0个百分点。 

  (二)需求端稳步恢复,外贸好于预期

  消费市场总体平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0.60亿元,同比增长3.8%,增幅居全省第五位。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同比下降3.4%;限额以下零售额增长5.3%。批发业销售额增长较快。全市批发业销售额1526.67亿元,同比增长43.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1.9个百分点,累计增幅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全省第一。绿色消费稳步增长。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电、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分别同比增长17.4%、32.3%和23.4%,共实现零售额12.46亿元,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2.2个百分点。石油制品类平稳增长。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实现31.33亿元,同比增长5.6%,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1.5个百分点。

  外贸韧性持续显现。全市进出口总额1048.6亿元,增长9.6%,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首位。其中,进口总额292.8亿元,增长22.6%;出口总额755.8亿元,增长5.3%,增幅均居全省首位。

  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8.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5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下降17.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2.3%。全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在宁古高速、宁德核电二期等项目带动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3%,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个百分点。

  (三)收入端整体增进,“三个口袋”有效保障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72元,同比增长5.4%,居全省第三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81元,增长4.3%,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73元,增长7.2%,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1.97:1(农村居民收入为1)缩小为1.92:1。 

  企业效益继续改善。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91.23亿元,同比增长43.4%。其中,大中型企业利润总额增长55.4%。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根据第三季度主要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市规模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1.7%,分别比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提升0.5个和0.1个百分点,产能利用率逐季提升。

  财政收入质量较高。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77.49亿元,增长37.7%,增幅居全省首位。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86亿元,增长31.6%,增幅居全省首位。税性收入稳步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中税性收入完成230.57亿元,增长48.0%,税性比重8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性收入完成112.94亿元,增长49.1%,税性比重70.6%。两项税性收入增幅及税性比重均居全省首位。民生支出保持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3.07亿元,增长8.6%,增幅居全省首位。民生相关支出254.14亿元,增长10.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7%。

  (四)要素端积极变化,经济增长协调性向好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全市实现公路周转量50.68亿吨公里,增长3.1%,水路运输周转量88.3亿吨公里,增长23.4%。港口货物吞吐量5705.5万吨,增长16.8%。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4.43万标箱,增长30.9%。

  工业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工业用电量173.92亿千瓦时,增长9.4%,增幅比1-8月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9月工业用电量21.6亿千瓦时,增长14.7%,增幅比8月提高5.5个百分点。

  金融信贷增势良好。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331.68亿元,比年初增加655.38亿元,增长19.4%。其中,人民币住户存款余额1732.0亿元,增长17.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达4039.06亿元,比年初增加624.53亿元,增长22.4%。其中,人民币短期贷款余额966.86亿元,增长36.2%;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2619.31亿元,增长14.4%,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66.6%。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但承压明显

  前三季度,工业生产有力支撑全市经济较快增长,但工业内部结构性问题仍然明显。一是企业经营仍面临困难。三季度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情况显示,有15.7%的企业反映本季度企业综合生产成本比上季度上升;企业本季度主要面临的成本压力是原材料成本、用工成本、能耗成本、物流成本,占比分别为74.8%、64.3%、29.1%、18.3%。二是小微企业恢复欠佳。小微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0%,降幅分别比上半年、一季度扩大2.9个、4.2个百分点,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个百分点。1-8月,小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65亿元,同比下降30.2%;营业收入利润率下降0.8%;亏损企业251家,亏损面达23.9%。三是传统产业下降趋势未扭转。传统产业增加值下降8.9%,增幅比上半年收窄2.3个百分点。其中,电机电器、食品加工、合成革、冶金特钢、生物医药等传统产业仍处于下降区间,分别下降2.9%、30.0%、10.2%、17.3%、16.4%。

  (二)投资增长后劲仍需增强 

  一是民间投资低迷。全市民间投资下降24.3%,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回落16.0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下降27.4%,房地产民间投资下降20.9%。二是工业投资仍在负增长区间。工业项目投资同比下降25.4%,影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回落12.5个百分点。三是项目接续明显不足。全市375个新入库投资和房地产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739.84亿元,同比下降9.0%。其中,356个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619.42亿元,同比仅增长0.6%;19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120.43亿元,同比下降39.0%。 

  (三)消费市场恢复不及预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比上半年回落2.5个百分点。一是网络销售逐季回落。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23.47亿元,同比下降5.2%,降幅分别较一季度、上半年扩大5.5、25.7个百分点,影响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二是生活类消费降幅扩大。限上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等基本生活类商品分别下降9.4%、13.6%和4.7%,降幅分别比上半年扩大了2.2、4.5和2.6个百分点。三是汽车类消费热度减弱。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15.76亿元,同比下降9.4%,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4个百分点。 

  三、下阶段的建议

  (一)稳住工业大盘,增强发展后劲。一是精准施策推动工业提质增效。聚焦重点工业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企业稳产增效,持续发挥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的支撑作用。 二是加大力度培育新增长点。要加大对新投产、新开业、“个转企”、“小升规”企业的培育力度,确保达标企业及时入库。三是加强传统产业帮扶脱困。落实各项助企惠企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传统产业的走访调研,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企业信心。 

  (二)加强项目储备,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加快推进在库项目建设进度。全面梳理在库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对接帮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着力稳住房地产、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投资,全力推动新开工项目尽早形成投资,尽早投产达效。二是重点抓好项目储备。切实抓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的策划、立项和实施工作,聚焦主导产业、县域特色产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各类招商平台作用,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项目、产业链延伸项目、补短板增优势项目,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增量。

  (三)深挖市场潜力,促进消费回升。一是大力激发消费意愿。抢抓“双十一”“双十二”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多场次多形式消费促销活动,充分挖掘和释放房地产、汽车、家居、家电等大宗商品以及黄金珠宝、通讯器材等品质化需求潜能,不断扩大消费规模。二是培育限上商贸业企业。今年月度新增商贸业企业仅72家,要充分挖掘经营形势好、发展潜力强的“种子”企业和“准四上”企业,加强培育扶持,梳理排查达到限额以上标准的商贸企业,落实奖励措施,引导和督促达标企业及时申报入库。三是有效促进居民增收。以促进居民增收、帮扶低收入群体为重点,拓展增收渠道,优化分配结构,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