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宁德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来源:宁德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23-07-27 17:56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今年以来,宁德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持续发挥全省“新增长极”作用,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顺利实现“双过半”。

  一、基本情况

  (一)从“双过半”看,主要经济指标成绩单亮眼 

  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9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其中5项指标增幅居全省首位。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1864.11亿元,比增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增23.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37.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2.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22.2%。另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进出口总额增长3.6%,4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三位。

  多数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年初预期。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年初目标2.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高于年初目标8.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于年初目标0.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高于年初目标29.3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于年初目标26.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高于年初目标8.2个百分点。

  (二)从生产端看,农业生产平稳,工业支撑有力,服务业继续回升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7.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分行业看,农业产值69.13亿元,增长2.4%;林业产值13.46亿元,增长3.8%;畜牧业产值19.46亿元,增长5.5%;渔业产值188.86亿元,增长4.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6.91亿元,增长4.8%。

  全市工业增加值968.4亿元,同比增长18.4%,拉动全市经济增长8.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6%,增幅居全省首位。主导产业贡献突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2%,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109.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5.2%,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锂电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33.7%,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69.7%;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27.5%。企业效益稳步提升。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94.56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利润总额204.69亿元,增长26.1%,增幅比一季度提高3.3个百分点。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662.44亿元,同比增长6.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3.1%,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金融业和营利性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26.7%、16.4%、9.7%;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幅扭负转正。

  (三)从需求端看,消费市场总体平稳,投资降幅有所收窄,出口保持增长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98亿元,增长6.3%,增幅连续4个月位居全省各设区市第三位。其中,批发业因新增长点拉动呈现快速增长,销售额同比增长52.2%,增幅较一季度提高14.5个百分点;住宿业持续恢复性增长,营业额增长27.7%,增幅较一季度提高11.1个点。石油类消费稳步回升。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0.32亿元,同比增长7.2%,增幅较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9个百分点。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1.3%,降幅比1-5月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同比下降22.7%,降幅比1-5月收窄2.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7.4%。基础设施投资由负转正。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6%,增幅较1-5月提高14.9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0.9个百分点。

  全市进出口总值605.9亿元,增长3.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3.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其中出口总值428.7亿元,增长0.5%。今年以来,本地生产的汽车产品实现本地出口。进口总值177.2亿元,增长11.9%,比一季度提高20.0个百分点。

  (四)从发展动能看,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生产性服务业增势良好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5%,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72.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56.5%,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我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73%;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30.1%,占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的18.4%,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0.0个百分点。

  1-5月,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18.8%,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40.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0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2.8%。

  (五)从要素支撑看,金融信贷支持有力,电力供应充足,交通运输稳定恢复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350.81亿元,同比增长22.2%,增幅居全省首位。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861.22亿元,同比增长22.2%,增幅居全省首位。其中,人民币短期贷款951.75亿元,增长39.8%;人民币中长期贷款2580.3亿元,增长18.3%,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重达68.6%。

  上半年,全市工业发电量248.38亿千瓦时,增长5.9%。其中,火力发电量56.11亿千瓦时,增长20.0%。全社会用电量141.53亿千瓦时,增长7.7%,增幅比一季度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6月全社会用电量26.94亿千瓦时,增长12.7%。工业用电107.56亿千瓦时,增长7.7%,增幅比一季度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6月工业用电量20.14亿千瓦时,增长10.7%。

  全市水路周转量59.1亿吨公里,增长26.7%;公路周转量31.56亿吨公里,增长2.5%,增幅比1-5月提高0.5个百分点。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3746.09万吨,增长25.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9.40万TEU,增长33.7%。

  (六)从民生保障看,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民生支出占比近八成,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上半年,市辖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7%。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四升四降”:食品烟酒类上涨3.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2.6%、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9%、衣着类下降0.3%、居住类下降0.8%、交通通信类下降3.9%、医疗保健类下降0.3%。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95.24亿元和114.18亿元,分别增长37.3%和32.1%,增幅均居全省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4.12亿元,增长10.5%,增幅居全省第二位。民生支出172.9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7.2%。其中,农林水支出26.46亿元,增长31.5%;卫生健康支出28.6亿元,增长18.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08亿元,增长10.4%;城乡社区支出16.09亿元,增长19.1%。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25元,增长5.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224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802元,增长7.1%,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34,比上年同期缩小0.0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上半年全国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上半年GDP比增5.5%,高于一季度1个百分点。但国际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地缘政治冲突升级,供应链挑战加剧,高通胀风险仍然存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与此同时,全球主要国家货币政策过快收紧的全面效应逐步显现。4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为2.8%,比1月的预测值下调了0.1个百分点。

  (二)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全市1046家小微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1.0%,增加值同比下降11.1%,降幅较1-5月、一季度分别扩大1.1个、1.3个百分点,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个百分点;小微企业集中的食品加工、船舶修造、冶金特钢、合成革制造、生物医药、建材等传统产业仍处于下行区间。

  (三)投资增长不及预期。民间投资低迷。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下降27.2%,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回落18.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下降35.9%,房地产民间投资下降16.1%。工业投资接续不足。随着锂电新能源系列大项目的相继投产,工业项目投资同比下降30.8%,影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回落1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在负增长区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7.4%,占全市投资总量的26.8%,拉低投资增速4.4个百分点。投资信心有待提振。根据二季度工业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反映下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同比减少的企业占9.2%,比上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

  (四)居民消费意愿减弱。居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低于上年同期0.2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6.7和4.0个百分点。生活类和升级类消费双双下降。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7.2%、9.1%和2.1%,增幅分别较一季度回落23.5、12.8、7.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0.9%,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4.6%,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32.4%;服装鞋帽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25.8%、5.7%和0.2%。

  三、建议

  (一)稳中求进,巩固“两个稳定”良好增势。落实好中央、省里出台的一揽子稳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对下半年的经济工作提前谋划、梳理跟踪,持续发挥我市在全省“新增长极”作用。

  (二)分类施策,推动工业稳增长。精准帮扶,推动小微企业恢复增长。加大对传统产业生产运营情况的动态监测,持续推动各项普惠性政策落实到位。做大做强我市传统产业“三类产品”,加强与四大主导产业融合发展。

  (三)强化保障,力促投资尽快回升。加快省重点项目、专项债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围绕产业链紧缺环节,进一步谋划项目接续,扩大有效投资。充分挖掘续建项目余量,加大项目保障力度,切实解决项目落地推进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达产。

  (四)落实政策,持续释放消费潜力。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抢抓暑假消费“黄金期”,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全力促进住宿业、餐饮业、娱乐业消费回升和潜力释放;谋划系列促消费活动,扩大新能源汽车下乡、家电等大宗消费产品供给,加快实体商家与电商或互联网融合,推动消费市场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