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宁德市消费市场实现“开门红”

来源:宁德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23-05-05 09:05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动稳经济、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促进消费市场持续恢复。一季度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稳步回暖、持续向好态势,顺利实现“开门红”。

  一、消费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一)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25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比1-2月提高0.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2.9和0.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各设区市第三位,比1-2月位次提高三位。特别是限额以下消费恢复步伐加快,实现零售额208.58亿元,增长8.1%,增幅较1-2月提高1.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7个百分点。

  (二)批发业增速强劲。全市批发业销售额466.95亿元,同比增长37.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3.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6个百分点,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在上年增长23.9%的基础上,今年仍然实现了高速增长。其中,金属材料类大宗商品批发业增长强劲,对全市增长贡献突出。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金属材料类销售额212.97亿元,增长127.4%,占全市批发业销售额比重达45.6%,拉动全市批发业销售额增长35.2个百分点。

  (三)接触类消费稳步复苏。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接触式消费场景不断开启,节假日旅游出行人数增加,外出就餐活动增多,住宿餐饮业客流回升。全市住宿业营业额3.76亿元,同比增长16.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8.6%,增幅较1-2月提高13.0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33.27亿元,增长7.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扭转了2022年全年下行势头,增速由降转增,同比增长1.2%。

  (四)多数县域消费回暖。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看,屏南、古田、福安、霞浦、柘荣五县(市、区)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6.7、4.6、2.6、2.1和1.6个百分点,对全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75.8%;蕉城区增长0.8%,居全市第八位,增速较1-2月提高2.2个百分点;寿宁县仅增长0.1%,居全市末位,增幅较1-2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五)刚需消费增势良好。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3.0%,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17.1%,分别高于限上零售额增速14.9和19.0个百分点,共实现零售额10.50亿元,占限上零售额的27.9%,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3.1个百分点。

  (六)线上消费持续向好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8.70亿元,同比增长20.5%,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3.8个百分点;网络零售额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达到23.1%,比上年同期提升5.7个百分点。其中,2022年3月以来新增的55家电商企业实现零售额3.0亿元,增长236.1%,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5.4个百分点。

  二、需关注的问题

  (一)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出现下降。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总量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3%,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比下降1.9%,增速较1-2月回落2.7个百分点,其中3月限上零售额同比下降7.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7.2个百分点。根据一季度全市批零住餐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下季度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的企业占28.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对下季度经营状况预期“乐观”占22.2%;住宿和餐饮业对下季度本企业经营状况预期、下季度本行业运行状况预期“乐观”均占28.6%。

  (二)重点行业带动作用减弱。一是汽车消费遇冷。在国家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2022年底到期的影响下,汽车消费需求在去年12月集中释放。同时行业龙头车企带动降价风潮,引发消费观望情绪升温,汽车市场呈现消费增长乏力状况。限额以上单位中,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8.5%,影响限上零售额增速4.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虽保持增长,但一季度累计仅增长9.4%,远低于去年同期369.2%的增速。二是石油类消费持续回落。限额以上石油类商品零售额仅增长5.1%,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和1-2月回落25.0、2.0个百分点,对全市限上零售额拉动力较上年同期回落5.9个百分点。

  (三)升级改善型消费尚未恢复。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5.6%、5.3%和2.4%;家居类市场消费除电器类商品外,普遍不景气,其中,五金电料类商品零售额下降66.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23.3%、家具类下降17.2%,均呈两位数下降。

  三、建议

  (一)做好企业培育,增强市场发展后劲。应高度重视贸易单位的扶持培育和达限入库工作,紧盯时间节点,推动达限企业入库,通过不断增加限额以上单位数量,扩充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主体,以龙头企业带动消费市场扩容提质,优化全市消费市场供给能力。

  (二)拓展新型消费,提振企业经营信心。着力挖掘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供给能力,特别是在健康消费、智能消费、绿色消费、文旅消费、数字消费等新型热点消费上,通过做大增量来破解传统消费增长困难的问题。另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公平、诚信、安全的市场环境,用优良的市场环境拓展消费增长空间。

  (三)落实惠民政策,激发居民消费意愿。全面落实各项促就业惠民生政策措施,把稳定物价、恢复经济和改善民生有效结合起来,不断加大社会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居民就业,增加城乡收入,促进民生福祉增进,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不断释放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