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宁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来源:宁德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22-01-28 09:43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2021年是宁德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统筹抓好“五促一保一防一控”重点工作,全力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经济增长领跑全省、总量晋位跃升、实力明显增强,发展成绩“亮眼”;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年初预期目标,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9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进出口总额等5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首位,实现了谱写“宁德篇章”起好步、奋进“十四五”开好局的目标,为打造福建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奠定扎实基础。

  一、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主要预期指标全面实现

  经济总量实现跃升。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151.08亿元,总量在全省由第8位跃升至第5位;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3%,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省首位,两年平均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9.80亿元,增长3.5%,两年平均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746.16亿元,增长19.4%,两年平均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1045.12亿元,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2.6:50.8:36.6调整为11.4:55.4:33.2,其中工业化水平提高5.9个百分点,达到47.6%。

  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2021年GDP增长13.3%,增幅高于年初预期目标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5%,增幅高于年初预期目标17.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增幅高于年初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6%,增幅高于年初预期目标1.6个百分点;出口总值增长79%,增幅高于年初预期目标64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4.9%,增幅高于年初预期目标14.9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13.8%,增幅高于年初预期目标7.8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7%,增幅高于年初预期目标11.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20.1%,增幅高于年初预期目标5.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4%,增幅高于年初预期目标1.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增幅高于年初预期目标3.2个百分点。

  二、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主导产业贡献突出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5.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2%。分行业看,农业产值240.25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33.29亿元,增长2.4%;牧业产值41.11亿元,增长16.2%;渔业产值318.41亿元,增长2.9%;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2.55亿元,增长6.1%。主要农产品实现增产。建成高标准农田16.11万亩,粮食总产量47.72万吨,比上年增收0.48万吨。蔬菜产量103.67万吨,增长2.5%;食用菌产量20.68万吨,增长0.6%;水果产量56.66万吨,增长5.4%;茶叶总产量11.83万吨,增长7.2%;水产品产量106.53万吨,增长2.9%。特别是白茶产量4.77万吨,增长48.1%;猪肉产量8.0万吨,增长27.1%;生猪存栏79.7万头,比去年增加4.8万头,增长6.4%;生猪出栏100.79万头,增长26.5%;大黄鱼产量19.1万吨,增长7.0%;海水对虾2.86万吨,增长7.3%;海参2.37万吨,增长27%;鲍鱼2.35万吨,增长2.6%。

  主导产业能级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2.5%,增幅连续四年位居全省首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9.3%。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已成长为由两个千亿产值和两个200亿产值产业构成的产业集群,增加值同比增长59.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107.7%,拉动全市增长35.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6.0%;占全市比重78.3%,比2019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其中,锂电新能源产业成为我市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增加值同比增长92.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达到93.7%。今年配套项目建成投产14个、在建17个,目前已投产和在建电池产能达295GWH。两家龙头企业动力电池和消费类电池的出货量分别连续五年和十年位居全球第一。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2.0%,对全市增长贡献达10.1%,本地配件体积占整车80%;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对全市增长贡献达0.7%,青拓高性能不锈钢宽板项目开工,配套项目建成投产9个、在建16个;铜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1%,对全市增长贡献达3.2%,3个铜铝精加工项目落地。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89.9%,两年平均增长45.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49.9%,同比提高14.7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增长强劲。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65.1%,增加值同比增长45.2%,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2.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20.9%;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5.9%,拉动全市增长24.7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前十的企业中,6家是民营企业。百亿企业贡献突出。全年工业总产值超百亿企业共11家,比上年增加2家,累计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75.9%,增加值同比增长48.2%,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5.7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1.7%,拉动全市增长29.8个百分点。此外,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共计261家,其中十亿以上企业32家。工业用电稳定增长。工业用电量188.49亿千瓦时,工业用电总量居全省第三,仅次于泉州和福州;同比增长25.3%,增幅保持全省首位。全年有10个月单月工业用电量超过15亿千瓦时。其中,12月当月工业用电量创历史新高,达18.31亿千瓦时。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突破千亿,达到1045.12亿元,同比增长8.1%,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5.6%,拉动服务业增长0.3个百分点。商品房开发和销售形势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长11.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位居各设区市第1位,商品房销售面积357.80万平方米,增长10.7%,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9%,拉动服务业增长0.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832.29亿元、贷款余额2760.84亿元,分别增长13.5%、20.1%,增幅均居全省首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24.0%,拉动服务业增长0.7个百分点。公路、水路运输周转量分别增长38.7%、14.1%,增幅分别居全省第一和第二位。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6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5万标箱。此外,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1.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3.9%,全年接待游客4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0亿元。

  三、发展活力增添新动能,需求动力有效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速升级,全国首设“事难办”窗口,117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事项达129个,“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达82.9%,全程网办事项比例达88%。

  消费市场稳步回暖。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0.17亿元,同比增长6.6%,增幅高于上年9.3个百分点。分规模看,限上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125.52亿元,增长4.3%,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97.1%水平;限下消费市场恢复步伐更快,实现零售额754.65亿元,增长7.0%,两年平均增长2.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销售(营业)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9.9%、17.0%、13.9%和24.8%,与疫情前相比,分别是2019年1.70倍、1.16倍、0.96倍和1.17倍。新增企业持续拉动。去年以来新增的148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0.16亿元,增长136.9%,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4.9个百分点,贡献突出。生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烟酒类商品共实现零售额23.89亿元,增长10.1%,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8个百分点。其中水产品类、蔬菜类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0.1%、14.3%。出行类商品稳健拉动。汽车和石油及制品类是限额以上商品零售中占比最大的两类商品,2021年占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比重高达42.2%,其中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2.72亿元,增长14.8%;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0.20亿元,增长11.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升级类消费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商贸业中,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3.9%、42.2%,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7.6%。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进。深入组织开展“三比三赛”“百日攻坚”活动,稳投资效果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5.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2%,今年以来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3%。开工项目投资拉动显著增强。新开工项目475个,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5个,投资额占比达73.6%,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全市工业投资增长23.2%,增幅高于比全省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首位,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势强劲,同比增长39.2%,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达184.5%。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2.3%,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217.0%;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达65.6%,同比提高20.4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102.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4.0个百分点,宁德时代福鼎基地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刷新项目建设的“宁德速度”。民间投资增长强劲,全年增长17.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0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5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64.8%,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公共事业领域投资增势良好。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5.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2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投资在去年增长19.8%的高位上,今年仍保持16.5%的较快增长。

  外贸外资提质提速。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905.7亿元,增长76.4%,增速居全省首位,达到近年来新高,比2019年和2020年全年增速分别加快56.1和58.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305.2亿元,增长71.5%;出口600.5亿元,增长79%。跨境电商B2C、海外仓等外贸新模式实现“零的突破”。实际利用外资1.85亿元,增长24.9%。其中,制造业领域利用外资0.77亿元,占实际利用外资的41.6%。

  四、百姓幸福感获得新提升,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体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1460元,增长10.1%,增幅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15元,增长9.4%,增幅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2元,增长11.7%,增幅居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91,比上年缩小0.04,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民生支出占比接近八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达到265.79亿元,增长13.8%,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2位;两年平均增长9.5%,增幅居全省首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05亿元,总量晋位至全省第六;增长14.7%,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首位;两年平均增长11.6%,增幅居全省首位。其中,税性总收入达到224.83亿元,增长12.2%,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比重为84.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地方级税性收入完成117.08亿元,增长12.0%,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4.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民生财政支出267.50亿元,增长3.0%,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7.7%。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为70.83亿元和46.14亿元,分别增长13.4%和10.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20.6%和13.4%,同比分别提高1.9和1.3个百分点。

  普惠金融加快发展。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832.29亿元,同比增长13.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首位;比年初增加335.9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760.84亿元,增长20.1%,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首位,比3月末、6月末和9月末分别提高6.7、5.5和0.5百分点,增幅呈逐季提高态势;比年初增加461.60亿元,贷款增额比2020年增加169.08亿元。普惠金融改革深入推进,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86.8亿元,增长33.1%,增幅居全省第二位;涉农贷款余额增长14.7%。

  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城镇新增就业3.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发放社会救助资金6.06亿元。实施教育补短板项目84个,新增学位1.26万个。新建公办幼儿园9所,新办复办初中5所、优质民办高中2所。创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29所,城区中小学全面推行课后服务。实施医疗卫生补短板项目79个,新增床位3031张。实施养老事业补短板项目154个,新增养老床位1174张。养老和医保综合参保率分别达91.9%、98.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550元提高到58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从74元提高至79元。

  展望2022年,从宏观环境看,2022年是我国经济逐步回归常态运行的一年。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尽管存在这些风险挑战,但总的看,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没有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因素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也没有变。一是我国疫情常态化防控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二是我国产业供给体系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较强,能够很快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三是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空间,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四是我国改革开放红利多,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是世界上12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五是我国经济治理能力强,通胀率、政府债务水平都较低,货币政策有空间,宏观调控政策工具多,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因此,全年我国经济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从我市情况看,虽然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但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以及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效应作用等积极因素持续积累,2021年全市新签约各类项目323项,总投资1143.6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152项,总投资607.5亿元,履约率和动工率分别达到93%和57%;服务业项目171项,总投资536.1亿元,履约率和动工率分别达到87%和61%。主导产业补链壮群,四大主导产业还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如福鼎时代新能源、鼎盛钢铁、福浦新合金等将逐步投产达效,有望新增千亿产值,将继续发挥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作用。新业态不断涌现,宁德时代发布换电服务品牌。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四大经济”加快培育。同时全面打响“宁德服务”,加强营商环境建设。预计2022年全市经济将延续“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定步伐,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