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农业金融服务情况调研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2020-10-10 16:02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宁德市农业金融服务情况调研

  落实农村普惠金融政策,改善农业金融服务环境,撬动资金流向“三农”领域,是振兴乡村经济的关键切入点。为了解宁德市农业金融服务情况,近期宁德调查队对福安、福鼎、霞浦、周宁、蕉城等5个县市(区)的24个农业经营户及部分金融服务机构进行走访调研。结果显示,宁德农业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能力提升较快、服务方式改进明显,“三农”领域融资难问题有所缓解,但仍然存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融资贵、农业企业贷款难、国有银行农业金融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一、宁德市农业金融服务现状

  (一)设机构、拓渠道,延伸金融服务半径。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农业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服务网点“进镇”。据福建宁德银监分局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3月底,全市共有农业金融服务网点433个,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同时,通过拓展服务渠道,推动金融服务“进村”,延伸金融服务半径:一是推行上门服务。如,宁德农商银行每周派出客户经理进村入户,以偏远山村农户、精准扶贫户等弱势群体为服务重点,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提供现场金融服务。二是提供远程服务。如,宁德农商银行开通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支农、支小再贷款等信贷产品,用户足不出户就可获知相关产品信息;宁德刺桐红村镇银行开通微信申贷服务,网上受理贷款申请和审核材料,减少线下办理环节。

  (二)创产品、增投放,保障“三农”贷款需求。一方面农业金融服务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开发力度,推出20多种类型贷款,以满足不同群体、产业的贷款需求。如,战疫小微贷、农业复工助产贷用于扶持和帮助中小农业企业渡过难关;生猪贷、福渔贷用于稳定全市生猪、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另一方面增加贷款投放量,全市涉农贷款总量持续增加,从2015年的814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984亿元,年均增长4.9%。从对24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调研情况看,有17户提出贷款申请,获批的有16户,比重94.1%,“三农”贷款需求得到较好保障。

  (三)降门槛、简流程、增人员,提高贷款审批效率。近年来,农业金融贷款机构逐步放宽贷款门槛,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更多的农业生产经营更便捷的获得贷款。参与本次调查的24个农业经营户中有贷款的7个规模个体户均表示,20万元以下的小额农户个人贷款,只要通过个人信用审查,并提供个人身份证、申请报告、结婚证或担保人证件等,不需要房屋或“两权”抵押,银行就给予受理。一般情况下涉农小额个人贷款客户只要手续完备,最多5个工作日完成放贷流程。蕉城区林某安反映,今年在农商银行个人贷款50万元,手续完备,2天就收到了银行贷款,他表示:“ 5年前在某银行个人贷20万元,一个月都办不下来,现在个人贷款方面提速很快。

  (四)保春耕、助战疫,政策落实较到位。疫情防控期间,人民银行宁德市中心支行制定下发《关于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确保春耕生产和疫情防控两不误的通知》,及时传导再贷款再贴现优惠专项政策,着力保障春耕生产信贷供应,做到优先安排、主动服务、快速发放、优化管理,针对涉农企业定制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对受疫情影响的涉农主体,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到期还款困难户适当予以展期、续贷或调整还款付息计划,下调贷款利率,减免手续费,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春耕备耕期间,宁德市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生产累计投放16.45亿元,惠及农户、涉农组织3.63万户;疫情期间,宁德市金融机构加大线上贷款业务推广,争取当日审批、当日放贷,减少因人员接触带来的风险,提高信贷发放效率,通过线上发放农户贷款252户,金额1.54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三农”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城商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因经营成本高其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往往高于国有银行;无抵押物的信用风险贷款品种实际利率高于质押型贷款。从24个农业经营户抽样调查情况看,16个有贷款户中有6户表示:银行贷款利率偏高,贷款实际利率比基准利率上浮幅度较大。如宁德市某村镇商业银行3年期农户经营性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的平均月利率分别高达1分和7.2厘。

  (二)国有银行农业金融服务不够到位。国有银行农业金融服务上明显缺位。一是国有大型银行城市化,服务对象主要为城市大中型工商企业;二是“三农”贷款客户小而散,群体信度复杂、债务偿还能力弱、质押物不足等问题较多,银行金融风险大、营运成本高,国有大型银行不愿涉足或拓展“三农”业务;三是原金融机构考核体系,没有明确和强制做出国有银行服务“三农”的指标考核要求。从24个农业经营户抽样调查情况看,16个有贷款户中贷款发放来源:农村信用社10户,农商银行2户,邮政储蓄银行2户,恒兴村镇银行1户,中信银行1户,四大国有银行0户。

  (三)涉农企业贷款审批流程不够简化。部分调查对象反映,目前,农户个人信用贷款流程有所简化,但是涉农企业贷款整个流程依然复杂。主要表现在:一是申请难,银行涉农企业贷款申请条件严苛,需要提供企业经营情况调查报告、资产评估报告、还款能力证明等详细资料,许多涉农企业因硬件不能完全达到银行要求而申请无门;二是信用评估环节比较麻烦,需要提供近三年企业财务报表和近三个月的银行资金流水、企业出具担保函、征信审查等;三是企业贷款层层审批,审核周期很长,导致放贷时间拖长,延误农业生产时机,因此,大部分农业合作社企业贷款,都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获取个人贷款后统一管理集中使用。

  (四)农业金融服务管理中存在一些困难。部分银行反映,当前农业金融服务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诚信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农户等服务主体信用意识淡薄,贷款户违约成本太低;二是农业贷款“两权”担保,与地方产权制度改革等相关政策不配套;三是村镇银行农村网点建设薄弱,受业务系统限制,导致服务半径拓展困难,不能更好地服务到偏远山区的农户;四是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指标设置过多,要求过高,规模小的银行基本难以获得,且省级奖补期限短只有3年;五是支农再贷款担保条件变化频繁,政策延续性差,无形抬高小规模银行的申请门槛,且1年期限太短,难以满足支农贷款实际需求。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农业金融服务机制管理。应加快建立与“三农”金融服务相适应的、明确的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强化“三农”信贷的货币、财税、监管等政策正向激励,优化精准奖补措施,给予涉农金融服务机构更多低成本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持。

  (二)优化农村农业金融服务资源配置。建议加大国有大型银行服务“三农”力度,补齐农村农业金融服务短板,扩大农村金融供给,合理确定最优的贷款利率,逐步解决农业经营户信贷机构选择面窄、乡村资产流动性小、农业经营户贷款利率偏高等问题。

  (三)重视农业金融服务风险控制。尽快完善政府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的金融风险分担机制,通过财政担保、保险等手段化解传统农业信贷业务风险,破解大型商业银行在农业金融领域信息不对称、“三农”服务不到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承担能力弱、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欠缺等问题。

  (四)合理优化“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建议加大涉农信贷产品服务创新,依法合规拓宽涉农贷款抵质押物范围,畅通涉农贷款风险缓释渠道,推动涉农贷款产品创新升级。

  (五)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应下大力气落实宁德市人民政府《宁德市创建普惠金融信用乡镇、信用村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管理体制,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提升农村社会诚信度,构建良好的农村信用生态环境。

  (六)积极营造农业金融发展氛围。加大金融激励性政策和资金支持对服务“三农”的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倾斜力度,稳步提升涉农中小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服务能力,全力推动宁德农业金融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