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食用菌生产情况简析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2019-10-21 16:17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我市食用菌生产在政府积极引导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工厂化生产和珍稀品种的种植,1-3季度食用菌产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现将1-3季度食用菌生产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一、食用菌生产情况 

  (一)食用菌产量稳步增长。据统计1-3季度我市食用菌(干鲜混合)总产量11.22万吨,同比增长4.0%,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呈平稳发展态势。从生产品种看,由于受市场价格和需求的影响,各品种产量增减不一,其中,白木耳产量2.30万吨,增长5.6%;蘑菇产量1.33万吨,增长3.1%;猴头菇产量0.26万吨,增长6.1%;杏鲍菇产量0.53万吨,增长2.8%;鸡腿菇产量0.12万吨,下降14.7%;平菇类(含袖珍菇、凤尾菇等)产量0.90万吨,下降2.0%;茶新菇产量1.40万吨,下降1.4% 

  (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从各县(市、区)种植的食用菌产量来看,其中,古田县食用菌总产量6.80万吨,同比增长5.1%,占全市食用菌总产量的60.6%,主要是凤埔乡、吉巷乡等生产规模扩大、产业结构调整,产量随之提高;屏南县总产量1.48万吨,同比增长3.1%;福鼎市总产量0.80万吨,同比增加6.2%;柘荣县总产量0.38万吨,同比增长10.0%;周宁县总产量0.14万吨,同比增长5.3%;蕉城区总产量0.04万吨,同比下降19%;寿宁县总产量0.64万吨,同比下降1.5%;霞浦县、福安市分别小幅下降1.7%0.3% 

  (三)珍稀品种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随着食用菌技术的逐渐提高和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应用,如海鲜菇、滑菇在古田县、屏南县种植规模扩大,羊肚菌在福安市、屏南县等地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有效拉动食用菌稳定增长。 

  二、食用菌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标准化生产程度低。我市食用菌主要由菇农种植,生产规模小且较为分散,生产技术难规范,缺少行业标准规范种植生产,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二)初级加工比重大,趋向同质化。我市食用菌加工起步较晚,总体尚属产品研发,市场培育、发展阶段。初级加工产品比重大,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特色与优势不明显,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单一,趋向同质化,加剧同类市场竞争,致使企业效益低、发展缓慢。 

  三、食用菌发展建议 

  (一)加快推进生产标准化建设。制定和推行食用菌标准,建立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带动全市标准化生产发展。推广食用菌国内认证与国际认证,提升食用菌质量安全档次。加强食用菌监测管理,建立质量追溯制度,保障食用菌质量安全水平。 

  (二)实现加工差异化,提升附加值。根据《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和我市食用菌生产、加工现状,对适销对路或有一定市场的食用菌加工产品,在继续加强营销、开拓市场的同时,要提高食用菌加工产品高新技术、综合技术含量。加强精加工,以传统配方为基础研发、加工功能性食品,实现产品加工差异化,提高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