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刻山海为民情 赓续初心下基层

来源:闽东日报 发布时间: 2023-07-21 10:23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山海揽尽今昔巨变,宁德已是人间福地。

  35年实践传承,35年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开创的“四下基层”制度,已深深镌刻在宁德接续奋斗的伟大征程中。

  溯过往、看今朝、展未来,“四下基层”制度在传承弘扬中延续为民情怀,在深化创新中凝聚发展之力。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始终秉承“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用好用足独特资源和宝贵财富,练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基本功,凝聚干群合力、共同砥砺前行,不断推动“四下基层”走深走实,奋力把当年“老、少、边、岛、贫”地区打造成如今全省新的增长极,更在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勇攀新高峰。

  情系万家下基层

  创制度惠民生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3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便心系人民,身体力行,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积极走好群众路线,把基层实事抓手上,把群众冷暖挂心头。

  根据《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记录:“第一个月,习近平轻车简从,只带着两三个人下乡调研。第二个月,习近平还是调研,基本是两天一个县,每个县的主要乡镇、村庄都要走一走。他走遍闽东九个县,后来又跑了绝大部分乡镇。”就这样,1988年6月至1990年4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以深入基层调研为起步,逐步建立“四下基层”制度,着力把工作重心放在改善宁德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下决心带领闽东百姓摆脱贫困,为宁德发展打下决定性基础、擘画了宏伟蓝图。

  下基层、察民情,“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四下基层”制度具体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提倡领导干部带任务、带问题深入基层,解剖麻雀,通过深入基层提高领导机关的办事效率,有利于把问题解决在源头,把矛盾消弭在萌芽状态。

  人民性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本质属性,“四下基层”制度就是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创新。当时,随着“四下基层”制度的实践与推广,宁德干部作风大为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闽东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35年的传承与坚持,35年的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四下基层”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闽东干部群众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一直源源不断转化为我市领导干部的自觉实践。“‘四下基层’既是工作制度,也是工作方法,更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加快推动发展的传家宝。”市委主要领导强调,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切实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不断织密党群“连心网”、画好干群“同心圆”。

  多年来,我市持续掀起“四下基层”的实践热潮、传承热潮。制定出台深化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开展“四下基层贴民心、感恩奋进建新功”实践活动方案等系列文件;创新开展年轻干部“四下基层”“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等特色活动;创新建立理论宣讲轻骑兵、学习大军等特色载体;着力打造霞浦县信访接待下基层实践基地、福安下岐村干部现场教学基地、寿宁下党“学习小镇”等一批特色实践基地。

  着眼实干又着力实干,干成了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中心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农村小水电治理、互花米草整治等一批难事要事;接连抱上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上汽、青拓、东南铜业等“金娃娃”,吸引200多家上下游企业落地宁德,打造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地标,使宁德成为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动力电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集群,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园跃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时至今日,“四下基层”制度依然闪耀着走好党的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实践光芒,将在宁德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留下更多鲜明而深刻的印记。

  政策宣传下基层

  接地气入民心

  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延续传承35年,在闽东大地已是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炎炎夏日,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7000多亩山林苍翠茂盛、生机盎然。

  “这三棵并排挺拔的杉树,蕴藏着温暖深切的关怀,铭刻着难忘的历史诗篇。”理论宣讲轻骑兵黄娟娟每每讲起家庭林场“三棵树”的故事,都难掩激动之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曾三次来到黄娟娟祖父黄振芳创建的家庭林场考察,并亲手种下三棵杉树苗。如今,三棵杉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听故事的黄娟娟也成为一名理论宣讲员,通过讲述长辈们植树造林、逐梦绿水青山的故事让“三库+碳库”理念深入人心。这不仅仅是黄娟娟的家庭故事,更是宁德深化落实“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的重要手段。

  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送到基层一线,在闽东一直有着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工作,提出“振兴闽东一刻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系统阐述“四下基层”时,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突出位置,强调既要面上推动、广泛持续,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把握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入脑入心。

  宁德,牢记嘱托,创新发力。近年来,我市坚决扛起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和实践地的政治责任,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既紧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重大主题,开展集中统一的权威宣讲,又聚焦新时期群众关心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小话题,为群众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感悟思想伟力和真理力量。

  在市委统一领导下,我市组建的“宁德市理论宣讲轻骑兵”,把讲台搬到田间地头,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用大白话讲大道理,所到之处受到广大干群热烈欢迎——

  在蕉城,畲歌畲语理论宣讲轻骑兵突出语言群众化、内容精准化、形式朴实化,通过“唱畲歌、讲畲语”等方式,努力让党的方针政策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在寿宁,“难忘下党”小分队探索“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的“四同”党性教育新模式,采取互动式、体验式、讨论式、访谈式等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宣讲培训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在霞浦,“霞小宣”理论宣讲队伍“宣讲套餐”,开展“案例式”教学,活用闽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寓教于乐、入脑入心……

  轻骑进一线,山海传佳音。近年来,各地持续挖掘地方特色,成立古田县“闽剧团”、屏南县“青春心向党”、周宁县“理响周宁”、福安市“全家福安”、福鼎市“嘭嘭鼓”等广受群众欢迎的“理论宣讲轻骑兵”队伍,把原汁原味党的创新理论政策,送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坎上”。据统计,全市每年组织开展宣传宣讲活动均超万场次。

  从沿海到山区,从机关到企业,从乡村到城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多种形式传递到基层一线,春风化雨、润泽人心;闽东大地热潮涌动,生机勃发。

  调查研究下基层

  善谋事问民计

  干部下基层,历来是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也是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有效载体。当前,全党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与“调查研究下基层”一脉相承,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7月5日上午,宁德市直机关第5期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启动,4支实践队分赴福安、福鼎、古田和寿宁“四下基层”实践基地开展为期15天的实践活动。

  在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的过程中,宁德市农科所干部、“四下基层”福鼎实践队学员林权威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在实践调研中我发现,村子产业单一,经济抗风险能力差,于是我结合自己当前的工作开始思考茶园套种在当地的可行性,计划从我所在的单位引进茶园套种技术,拓宽增收渠道。这一想法与村子期望打造美丽茶园、休闲文旅的想法不谋而合,得到了村里的支持。”林权威说。

  开展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是我市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助推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创新举措。去年以来,420名市直单位年轻干部深入9个县(市、区),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走访农户百余家,并办理一批实事,形成乡村振兴、队伍建设等方面调研报告48篇、心得体会800多篇,相关经验作法在省级平台、媒体推广,切实提高了学员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和调查研究能力。

  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宁德经验弥足珍贵。近年来,我市领导干部坚持把“调查研究下基层”作为谋划发展、制定政策、推动工作的“先手棋”,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加快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品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进‘三茶’融合发展”等重点课题,深入一线,带着课题、带着问题、带着“双手”深入基层,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问计基层、问策于民,从实践中掌握实情、获得真知,从而提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能力,研究基层新情况、解决发展新问题。

  实践证明,“调查研究下基层”使得干部政治智慧的增长、工作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我市逐步探索建立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培养锻炼工作机制,实行“一书记三大员”制度,即创新选派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和金融助理员到村任职,开展“我在宁德有亩田”活动等优秀经验做法,形成特色品牌矩阵;制定出台锂电“7条”、不锈钢“7条”、铜材料“7条”、支持少数民族乡村振兴“5条”、老区基点行政村乡村振兴“7条”、海岛振兴“9条”等系列政策,真正实现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

  信访接待下基层

  化矛盾贴民心

  《摆脱贫困》一书的《把心贴近人民——谈新形势下领导的信访工作》篇章中指出:“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信访工作连接人民群众,解决的是各类“急难愁盼”问题。而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也是为人民服务的过程,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

  “在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必须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主动上门,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把党的关怀和政府的济助送进普通群众的家庭。”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倡导建立领导下访、约访群众制度,并在霞浦县亲自主持第一个下访接待日活动。当年的“信访接待下基层”要求地、县、乡三级全部建立信访接待日和信访接待下基层制度,形成条块结合、分级负责的信访接待网络,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着力把矛盾化解在源头。

  “信访接待下基层”真正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彰显深入群众、靠前服务的作风,拓展群众表达诉求、提出意见的通道,提升为人民解忧、为发展排难的效率,实现了信访工作的根本性转变。

  持续深化“信访接待下基层”,推动全市信访态势持续向好。近年来,我市坚持“信访接待下基层”,探索创新“四门四访”工作机制,即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切实履行“为民解难,为党分忧”政治责任,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动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和信访积案化解,实现“信访接待下基层”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在具体工作推进中,市、县(市、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切实把信访这一“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实行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常态化推进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及县(市、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领导每月15日(节假日顺延)轮流到本级信访部门接访群众,逐案落实包思想转化、包问题化解、包息诉息访。

  ——畅通信访渠道线上随访。创新推行“线上大接访”模式,对网民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领导信箱等各类网络平台及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渠道反映的问题,酌情开展“线上接访”,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

  ——推进上下联动入户走访。霞浦县作为“四下基层”制度的发源地,开展“千名干部访万户、四下基层促和谐”活动,组织广大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大走访,主动从源头治理上化解信访问题;寿宁县创新推进村(居)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构建,建立实时排查村、社区矛盾纠纷机制;古田县聚焦多元治理,推广村干部清晨入户巡村、晚间聚民议事的“晨巡晚议”经验做法,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一系列探索实践,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加多元化,诉求办理更加高效化,让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直接、更实在。

  有信必复,有访必答,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仍要始终坚持“信访接待下基层”,从实际情况出发,用心用情用力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办实办细,当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和解忧人。

  现场办公下基层

  察实情解民忧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曾提出“地县领导到基层去现场办公”。“现场办公下基层”,即各级领导下基层现场办公、直接面对群众,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这不仅能拉近机关与基层、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更是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体现。

  7月11日下午,一场特殊的办公会在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厅进行。柘荣县委主要领导带领相关单位负责人与企业管理层面对面现场办公,协助企业解决面临的难题。

  “把问题摆出来,现场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回去研究解决办法,只要是法律范围内、政府权限内的,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办公现场,调研组的开场白掷地有声。

  “希望政府能够给与支持,规划建设人才公寓。”会上,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苑提出一个人才保障需求。柘荣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当即表示:“目前正在对力捷迅公司周边的土地进行收储、清理和平整。预计三个月内即可解决人才公寓用地问题。”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现场办公中,企业提出的多个问题当场就得到回复。林苑说:“政府部门通过现场办公的方式,面对面了解企业需求,及时高效协调解决问题,给予我们企业发展信心和前行动力。”

  据了解,为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柘荣县主要领导每个月至少要开展一次现场办公。县领导带头进村入户走访,每年深入走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推动人力物力、资源要素进一步向基层下沉。下一步,柘荣将结合县域实际,健全相关的长效机制,把服务做到企业的心坎上,打响“柘好办”营商环境品牌。

  不仅在柘荣,如今,类似这样的现场办公会在整个闽东已是常态。一个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民生福祉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一次次现场办公中得到有效解决。

  变“会场”为“现场”,以“实干”求“实绩”。近年来,我市领导干部坚持“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结合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围绕“四个年”活动、“15个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建立“一企一策一专班”工作机制,成立四大主导产业工作专班,深入项目建设一线、招商引资一线、乡村振兴一线、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一线,千方百计破解资源要素、人才需求等瓶颈制约,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工作落细落实,为民生谋福祉、为发展强保障。

  问题在一线解决、服务在一线跟进、责任在一线落实。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车间、田间地头等,直奔问题去,面对面问情况、听意见、解难题,办实事,让一件件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得以解决,一大批事关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难题顺利攻坚,一张张笑脸在感动和幸福中尽情绽放,也让“现场办公下基层”这一优良传统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山海再起新潮,蓝图正绘新篇。立足新的时代方位,我们必须把“四下基层”制度传承好、坚持好、发扬好,坚定“下”的决心,拿出“下”的行动,真正“身”入基层、“心”入基层,为推动宁德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保证,更好地汇聚全市上下奋力谱写“宁德篇章”的磅礴力量。 记者 苏晶晶 郭晓红 赵巧红

网站编辑:李玲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