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金融良方” 著“山海文章”

来源:闽东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9-23 09:36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金秋时节,放眼三都澳,新型的塑胶渔排中,大黄鱼翻腾起“金色”的浪花。美丽的海上田园里,渔民满载丰收的喜悦。

  依托海洋资源,我市牢牢抓住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契机,不断加速海洋产业升级,发力“蓝色金融”,用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20年,“政银担”三方研究出台帮助渔排养殖户解决贷款融资难问题的政策措施。同年7月,市海洋与渔业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开展海上渔排养殖权抵押备案工作的意见》,让渔排等生产要素的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工作有规可依。据此,工行宁德分行联合宁德市国有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在全省首创“渔排养殖贷”,让海洋资源转化为有效资产,拓宽养殖生产融资渠道。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末,“渔排养殖贷”已在我市沿海县(市、区)实现全覆盖,蕉城、福鼎、霞浦、福安等地累计投放贷款122笔、金额13054.68万元。

  从沿海到山区,我市不断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围绕做强做优“8+1”特色产业,我市推出“海参贷”“菌菇贷”、“大黄鱼、葡萄、栀子花”价格指数、古田油萘天气指数保险等涉农信贷产品和保险产品,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全省首创防止返贫精准救助保障产品,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惠及6.27万贫困人口;在全国首创仓单质押险资直投业务,截至去年末,累计发放支农融资金额1.26亿元……

  9月的宁德,重点项目建设风生水起,经济发展热潮不减。

  近年来,随着不锈钢新材料、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快速崛起,不断壮大的特色产业集群带动了大批小微企业成长。

  如何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如何让改革创新服务于实体经济,成为我市不断深化普惠金融改革的又一课题。

  2019年,宁德市全省首创的线上运行担保服务系统“担保云”正式上线。依托该系统,在全省率先推出“见贷即保”批量业务模式,实现市、县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全覆盖,逐步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放大倍数从原来的1.82倍(9月末)提升至3.42倍(2021年6月末),放大倍数增长87.91%,有效解决“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经济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通过金融科技与担保业务深度融合,市、县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快与银行共同开发创新产品的步伐,涌现出如“茶园贷”“渔排贷”等线上纯信用产品,实现最快3分钟申贷、0人工介入、1天内放款的高效普惠担保业务模式。截至今年8月末,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累计纳入平台管理业务34371笔,金额45.21亿元。

  小微兴则实体旺。一直以来,我市金融服务业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主动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效促进辖区产业结构调整,体现了普惠金融的温度。

  今后,我市将依托“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担保云”2.0服务系统和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精准提供符合地方产业特色以及“三农”、小微企业主体经营特征的数字普惠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打造普惠金融改革“宁德模式”。(朱灵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