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霞浦创新信访治理模式 提升群众满意度

来源:摘自《改革网》 发布时间: 2021-09-23 10:43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在霞浦县溪南镇的海边极目远眺,只见海面洁净、波光粼粼,排列规整的新型渔排旁,一座白墙红瓦的建筑引人注目——这就是将群众的烦心事化解在家门口的“海上信访评理室”。海上信访评理室前,溪南镇金牌调解员谢友忠正操作一艘“海上评理快艇”,欲前往彝族民工冷某的家中调解评理。

  “海上纠纷复杂,往往需要实地走访。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问题能得到尽快解决,随着时间不断流逝,一些小事有可能成为激化矛盾的导火索。”调解员谢友忠解释,“海上调解评理就要变‘上访’为‘下访’,与其坐在评理室里等人来,不如到群众家中去。”话语间,快艇已然发动,朝着评理点飞驰而去。

  据了解,彝族民工在溪南镇关门村村民叶某的渔排上工作,一次启动柴油机时,冷某的右手被卷入机器,造成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各断一节。之后,双方因冷某受伤的补偿金额问题无法达成一致,于是提出信访诉求。

  调解员谢友忠得知情况后立即介入,不仅到渔排上调查事情原委,还多次深入双方家中了解各自诉求。经谢友忠和海上信访评理员们的多次调解评理,双方终于达成共识,评理员们继续跟踪、帮助,直到问题彻底解决,一场矛盾就此化解。捏着人民调解协议书,冷某难掩激动之情:“两个月了,我的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谢谢你们!”

  解决群众合理诉求,防止矛盾积累、信访上行,贵在及时、重在就地。溪南镇“海上信访评理室”主动走访、注重群众满意度的信访治理模式,折射出霞浦县不断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的不懈努力。

  多年来,霞浦始终坚持传承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优良传统。2020年起,创新推行“最好不信访、最多投一次”的信访工作六项机制,努力把信访机制优势转换为“解决信访问题、化解突出矛盾”的社会治理效能,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霞浦创新信访治理模式,主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聚焦来信来访、问题化解和信访监督,让被动接访转向主动走访,让程序终结转向群众满意,让事后追责转向事中督查。”霞浦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卓小专说。

  恪守为民之责,需善做群众工作。为让信访工作从“被动接访”向“主动走访”转变,从“程序终结”向“群众满意”转变,霞浦在做好初信初访办理提速和信访服务能力提升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四门四访”和“网上信访”。

  “四门四访”即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据统计,“四门四访”工作开展以来,霞浦县处级领导共接访389批750人次,化解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88件。

  群众之事无小事。这几年,霞浦全面整合来访、来信、来邮、来电,优化热线电话、县长信箱、信访代理等传统信访渠道,创新搭建了“信、访、网、电”多元化、立体式的“网上信访”渠道,按照信访事项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的原则,积极引导群众多“上网”少“走访”,把“网上信访”建成了群众信访的主渠道。

  “真没想到,我在网上反映的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县信访局的微信公众号里就能直接提交信访,比走访方便快捷许多。”“网上信访的处理结果更公开透明,还有满意度评价,感觉挺不错的。”……说起如今网上信访的好处,不少群众竖起了大拇指。

  此外,霞浦通过“信访+包案”“信访+调解”“信访+评理”“信访+帮扶”“信访+保险”等形式,打出一套定分止争的“组合拳”。

  在霞浦县松城街道信访评理室里,一场关于城北社区居民周先生危房改造的信访评理听证会,化解了一个沉寂两年的信访积案;今年4月,县信访局通过“信访+保险”,为松城街道陈先生争取经济补助,解决了因某企业施工不规范,导致其儿子发生交通事故,但由于无监控视频和目击证人,造成难以通过司法途径维护其权益问题。去年12月,三沙镇“黄光清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黄光清获选第三届“福建省十大法治人物”,自2015年黄光清调解工作室成立起,已调解各类纠纷9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有纠纷,找光清”逐渐成为当地群众共识……

  “我们还坚持刀刃向内,强化事中督查,以真刀真枪的态度解决问题。”霞浦县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海说,霞浦建立了信访事项办理督查专员制度,对责任单位是否及时受理、是否正在化解、是否按时办结、信访人是否满意等情况进行每日“盘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整改。

  随着霞浦不断创新信访治理模式,一个个信访问题被逐一化解,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截至目前,霞浦信访工作机构及时受理率、办结率均达到100%;群众对信访部门满意率达95.9%,群众对有权机关满意率达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