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潭头镇棠溪村:武陵溪畔 文化古村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来源:闽东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4-27 16:58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棠溪村位于福安市潭头镇,距离福安城区18公里,依傍于武陵溪畔,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进村沿路李花夭夭,村子周边景色清幽,古树环绕。棠溪村不仅风景秀丽,更是个有故事的村庄,这里拥有600多年的历史,集古村落、古迹、古风、古韵于一体,文化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每年李花绽放时节,游人如织,整个村庄沉浸在春天的花海中。2014年10月,棠溪村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2015年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全国生态文化村”。

  在岁月的嬗变中,这个原称棠濑的村庄依然不改美丽的容颜。黑色瓦顶的老屋与规划整齐的新街,和谐地融为一体,长溪的支流武陵溪,从村中缓缓流过,河岸边一字排开的古榕树、古樟树与河水交相辉映,成就了棠溪古村独树一帜的风景。

  相传有九大姓氏的先祖迁居这里,600多年前,沿着河边种下九棵榕树,寓意和睦共处,此后多达三十多个姓氏的乡亲在这方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九”字文化,九条古街、九条古巷、九个古井和九级坎,古朴典雅。

  一入村口,就看见九株庇荫的古榕树在“静候等待”。环顾两岸村的风景林,与碧波荡漾的湖光山色浑然融为一体,自然静谧。一条武陵溪从村腹穿过,形成两岸景观,左岸的古榕树,树龄达650多年;右岸的枫树、香樟、栗树、樱花等树木,共同构成了沿溪景观林。

  村内古街的地面主道一律用清一色的鹅卵石铺成。在连绵交叉的古巷中,尚有十多座保存完好的“八扇八廊府”古民宅,偶有发现一些被自然侵蚀的黄土墙,沟沟壑壑的纹理,向过往行人诉说这里千年的沧桑历史。

  棠溪村自古以来是通往寿宁县、浙江泰顺县的重要官道之一,更是茶叶加工和交易的集散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商贾云集,十分繁盛。据介绍,在明清时期,80多家商铺在这600多米的老街一并排开。经商人员众多,也造就了棠溪村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沿武陵溪上溯,距离村1公里,“登烛桥”横跨两岸,卧守在溪面上。此桥是史上通往闽浙两省之官道,桥中间隆起共有19间桥屋,成为村里人生产生活的歇脚地。廊桥边的李花,衬托得廊桥古朴中透出俏丽。

  清朝宣统年间建成的登烛古廊桥,彰显着棠溪村昔日的昌盛与繁华。当年古村茶师辈出,声名远扬,“坦洋工夫”兴盛之时,坦洋茶商感激棠溪茶师的贡献,挑来银元建造了这座木拱廊桥。

  为商贾行人遮蔽风雨的古廊桥已历经百年沧桑,通往浙南的古官道渐渐荒芜,茶业的生产仍在茶乡继续。上世纪,村民开始制作工艺花茶,不同种类的工艺花茶不仅成为棠溪村极具特色的一张名片,而且与大面积种植的油茶、芙蓉李一起形成了棠溪的经济产业。

  6月底,棠溪村村民开始忙于采摘芙蓉李,此时的李果只有九成熟,采摘后用以制作李干等果脯蜜饯。待到7月中下旬,村中三千多亩的芙蓉李果转为鲜红色便可上市。潭头镇芙蓉李久负盛名,村内种植了3400多亩芙蓉李树。油茶、工艺花茶与芙蓉李并作棠溪村的三大支柱产业,带动村民实现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近几年,该村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保护古建筑,赋予深厚历史底蕴的古街、古建筑新生。除此之外,村委加大沿溪绿化和栈道建设投入,修建沿河景观休闲带,形成了自然的古榕树公园。

  绿色的树荫遮挡住了夏天的骄阳,孩子的书声琅琅。百年学堂深受传统文化的浸染,烽火年代,黄烽将军从这里的讲台走上战场,浴血抗日,与战友一起谱写“沙家浜”的传奇。小巷深处,阮伯淇烈士故居,似在诉说一代志士仁人对理想与真理的追求。英雄的故事从未消失,代代相传。

  棠溪古村在旧与新中传承与发展,人们在这里寻找美丽乡村的过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