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县棠口镇棠口村:生态古村 融汇中西

来源:闽东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4-13 11:15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屏南棠口镇棠口村 (资料图)

  春意正浓,漫步屏南县棠口镇棠口村,只见棠溪如带、碧波荡漾,群山倒立、桥影绰绰,令人心旷神怡。棠口村位于屏南中部,省道安嵩线从村西穿过,东临白洋溪、南距屏南城区仅6.5公里,西望白溪各村,北往国家级自然风景区“白水洋”。村庄自然景观优美、人文底蕴深厚、革命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棠口村成为屏南城区居民郊游的首选之地。

  棠口村是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具有浓厚的古文化积淀。棠口村的名胜古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乘桥”,以及“八角亭”“祥峰寺”“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等,还有建于清末的屏南最早的西医“潘美顾医院”旧址和“淑华女子学校”的旧址以及众多百年古民居。

  棠口村古民居的形制和格局与福建其他村落的古民居大同小异,最有特色的要数古民居照壁和屋檐上雕塑精美、色彩艳丽的泥塑雕像。在一户古民居的屋檐上,蓝色的泥塑梅花树枝风韵洒落,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棠口村另外一座古民居屋檐上的泥塑虽然没有艳丽的色彩,但是其众多形态各异的人物,精美的居家用品,立体感十足的造型让人感叹旧时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

  为了保护这些古民居,村里成立了村民义务消防队,并组织能工巧匠成立修复小组。同时,还以各种方式对村民进行古村落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强群众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保护古村落成为村民自觉的工作。

  在棠口村除了古民居,还有被村民称为西洋建筑群的欧式风格建筑,包括教堂、潘美顾医院旧址、淑华女子学校旧址等建筑,显示了当地民众的包容兼蓄。

  棠口村的新四军第六团团部旧址也是西洋建筑群的一部分,建于清宣统元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是砖木结构的两层欧式的楼房。

  而今,棠口村的村口建立了一座“纪念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采用花岗石材制作。碑体长36米、高5.8米;正面为大型浮雕,再现闽东父老乡亲送别子弟兵北上抗日的动人情景和新四军六团驰骋抗日战场的恢宏场面;背面镌刻着新四军六团芳名录和碑文。

  来到棠口村,千乘桥是一定要去看看的。千乘桥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廊桥。若长虹卧波,南北向横跨棠口溪,雄伟秀丽,桥志铭中“架木凌空,上拟虹横百尺;临渊累石,下同鼎峙千秋”之句是该桥的最好写照。千乘桥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间,在清嘉庆二十五年由秀才周大权等人再次向村民募款重建。千乘桥全长62.7米、宽4.9米。桥墩呈船的形状,用花岗岩石砌筑,桥墩的前端设计成一只昂首展翅的公鸡形象。桥体设计成悬山飞檐翘角顶,桥面以木板铺设。两边有条板椅,供行人休息。

  千乘桥于200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确认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通过专家组考核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离千乘桥不远的村口有一个两亩多的水塘,叫“镜湖”。镜湖的形状像一把关公偃月刀,镜湖里有两口井,称为“镜湖双井”。挖掘于南宋年间,井口圆形,井口及井台边沿用青石铺设。两井相距1.7米,井台间用青石板搭连,水清如镜,清澈见底。

  近年来,棠口村发挥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文化底蕴等优势,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围绕红色、绿色、古香古色“三色”打造棠口美丽乡村,彰显“山环水绕、桥亭相连、古韵古村、文旅融合”特征,着力打造“漈头—棠口”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并启动棠口村3A级景区创建工作。2019年“半日闲民宿”入驻该村,吸引众多游客,带动村民就业,延伸发展出红色文化主题、花海观光休闲等特色民宿。

  如今,棠口村面貌焕然一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农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一个全新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廊桥水乡”正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