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青史万古香

来源:闽东日报 发布时间: 2021-10-26 11:09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盛夏时节,置身寿宁县一个个美丽而秀雅的小村庄,新鲜与好奇涌上心间,与三年前还在记者岗位的印象相比较,新农村确确实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今天,我们不刻意去描绘新农村之新景象,而是想从历史文化的视角,带领大家走进烟波浩渺的历史中,去感知清源镇正本清源之故事。清源镇地处寿宁县中部,原名青竹岭,卓姓族谱中有“谁何以浊,唯源本清”而得名。去感知韶托村、童洋村许许多多扑朔迷离的历史人文,让人们报以掌声,投以慧眼,在风起云涌的改革浪潮中,以卓越的胆识,携手天下,风风火火地创造崭新未来!

  一

  千年古村韶托村,始祖文仲公于唐朝天承元年自政和梧桐上洋迁入,世居韶托繁衍生息。写韶托,不得不提到一代清官黄槐。黄槐,北宋徽宗年间进士,徽州知州,坊三图(韶托村人),其事迹载入《福建通志》《福宁府志》,据史料记载,黄槐在徽州任知州时,蝗灾、旱灾频频发生,农村民不聊生。他当即上表朝廷恳请赈灾救民,然而却遭到皇上的勃然大怒。为了拯救徽州民众,为了自己避免灾祸,胆大的黄槐私自下令所辖州县开仓、放粮、赈灾,进而挂印弃官,改名黄山,取道江西只身遁回韶托老家,与宦运决裂。至今,徽州一带还流传着“黄知州,赈粮谷,挂官印,救万民”的民谣。

  回到故里,聪慧的黄槐便隐居鹤溪(今托溪)修道,后人奉为“黄山公”,立庙祭祀。《福宁府志》曾有记载:相传宋黄槐登仙,托始于此。监生李挺穗景仰黄槐,遂赋诗一首:出亭沿麓去,田尽见炊烟,黄石今何在?红桥空自悬。在诗中黄槐被比喻为秦汉时的“黄石大仙”。而今,“黄石公”的庙宇遍及闽东北、浙西南,成为福建省仅次于妈祖林默娘、奶娘陈靖姑的第三大地方神祇。流传至今的“大黄村”“黄金陶”“黄山林”等村名地名山名,让人依稀遥想当年黄氏族人在这里垦拓繁衍,耕读传家的鼎沸盛况。

  写到这里,我们要把目光投向“黄槐纪念馆”。该馆位于寿宁县清源镇,由“黄山公庙”改建而成,濒临飞崖,高照深潭,平夷出险,玲珑奇崛。临溪一株两人合抱的柳杉,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历数百年风雨,默默缱绻相伴。“托迹佑民”“无私”匾额及镌刻在玄武岩石碑上的《黄山公颂》《黄山公庙记》,足以可见黄山公的民间影响力。纪念黄槐的诗文遍及寿宁邑内,纪念馆内的对联除了赞美还是歌颂:“仙岩遗迹传遐迩,鹤水留名奉烛烟”“挂印弃官真义士,开仓济众救万民”。这里的两首七律诗,对黄槐一生“从一代清官到百姓心中的神祇”作了生动写照:“徽州挂印犯天颜,赈灾放粮济众难;王眼无珠分黑白,民心有镜别忠奸。地灵托溪公能脱,人杰弃官胜得官;祈福焚香原缥缈,只留榜样后人看”“黄槐避祸改黄山,归隐弃官为哪般?只为赈灾如救火,何堪逼课似攻关。万民绝境开生路,一世才华济众蛮。善政洪恩千古颂,浩然正气贯人间”。

  为了纪念黄槐,村民们把岩山叫做“黄山仙岩”,顶上石砌“黄槐庙”,再修建“黄山宝殿”,纪念黄槐的诗文遍及寿宁邑内——“徽州挂印身无荣辱,鹤溪垂钓心自清闲”。

  为了纪念黄槐,2005年5月1日,寿宁人民在黄槐故里——韶托村,举行了隆重的立碑命名仪式,将风光绮丽的韶托水库命名为“黄槐湖”。有诗为证:“徽水清清韶水长,几多风雨几沧桑。先贤踪迹今安在?青史碑铭万古香。”黄槐湖静静地泊在群山怀抱中,春有桃李争芳,夏有荷叶田田,秋有果实累累,冬有自信笑颜!

  为了纪念黄槐,2016年11月,总投资3.45亿元的寿宁县梦龙天池景区项目全面启动,名不见经传的韶托村从此将声名鹊起,开启崭新篇章,黄槐湖也将迎来明媚的春天!

  韶托村在古老的历史文化的浸染中,愈发年轻靓丽,如出水芙蓉,惊艳四方!

  我想,清源正本清源,这名称的来由与人们心中所景仰的一代清官黄槐有某种勾连吧,因为有时历史的邂逅总是惊人的相似。

  二

  同样让我们惊喜的是童洋村,对于我们而言,有耳目一新之感。掩藏在其间的“童谣”文化园古家具馆的玻璃画,令我们欣喜连连。玻璃画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作为宗教性民间画,流行于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些欧洲国家,清代乾隆年间由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传入中国,自此玻璃画先在皇宫亮相,而后在广州、天津等地区流行开来,大概在光绪年间传入闽东。玻璃画是在透明的玻璃绘制的画,常用矿物料、水粉等颜料作画,画功技法主要有正面和反面两种,画家要有传统画家的功底,还要有过硬的反画技能。在童谣文化园,我们可以看到玻璃画上的“红楼梦”人物,有(清)黄花梨木嵌玻璃仕女图插屏,有(清)紫檀木边画玻璃人物图挂屏等。

  随着童洋村民间文化使者刘高栋的娓娓道来,我们也听得如痴如醉。玻璃画的创作一般要经过画稿、开墨、上色和晕色、上地四个阶段,先画近景,再画远景,尤其是人物五官,要画得气韵生动,一气呵成,使玻璃画色泽鲜艳,形象逼真。玻璃画的工艺要求高,周期长,不知不觉地成了“奢侈品”,在当时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话锋一转,刘高栋聊起了玻璃画题材的多样化。玻璃画题材多样,取自自然风景、花鸟和吉祥如意图案,受西方绘画影响,画作有西方建筑、车子、轮船和人物,很快地这种西洋的装饰技术开始应用于家具制作,在屏风类家具上应用广泛。童谣文化园古家具馆中展陈的闽东地区的玻璃画多为装饰物镶嵌在衣、柜、床等家具上,多以八仙、文人雅士、历史人物等等。清朝之后玻璃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传统绘制技艺也已经难觅踪迹,幸运的是我们现在还可以在博物馆中认识她、欣赏她、研究她,得以继续将这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我们期待着这一颗“沧海遗珠”重新绽放异彩!

  童谣文化园由寿宁民间收藏家刘高栋牵头创办,位于寿宁县清源镇童洋村,距寿宁城关仅4公里,在700多年的建村历史中,走出了20多位举人,村中完整保存着28栋传统土木结构的民居,建于明代的刘氏宗祠等宝贵物质文化遗产。童谣文化园依托这些民居,先后布设古典家具馆、茶文化博物馆、竹编馆、刺绣馆等九大展馆。那日,我们穿梭在古典家具馆,稍不留神就会把一颗滚烫的心丢在展馆中。尤其是清代家具,在康熙至嘉庆年间,是清代社会政治的稳定期,家具材质优良,展示出盛世的国势与民风,代表着清代的主流,造型上浑厚庄重,装饰上富贵华丽。我们驻足凝视,万分舍不得离开。

  2020年仲秋时节,随着童谣文化园项目建设的推进,古老村落恢复生机,四方游客纷至沓来。不堪足读的古民居,“一夜之间”变身民俗博物馆,5000多件闽东民俗老物件从梦中醒来,以优美的姿态迎接四海宾朋!这里凝聚着刘高栋、卢渊霖等一批有识之士的文化自信力量,让一件件珍贵的藏品异彩纷呈!刘高栋说得好,“东西放在家里是没有生气的宝贝,只有展示出来才是活态文化”。

  徜徉在村中巷道,满目是斑驳的光影和惹眼的葱绿。古老而年轻的一座座民俗博物馆,错落有致,形成一道道独特的乡村文化风景线!(阮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