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溪尾镇坂中村:风光旖旎 文风昌盛

来源:闽东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3-30 10:39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福安市溪尾镇的坂中村,是一个有故事的村庄。每天涨潮时分,便有渔船溯溪而上,水天一色间,展开这个村落的古今风情。

  坂中村,古称才良村、钱塘村,位于溪尾镇东部,距离镇区2公里,下辖竹柄、坂村、下村、溪里、上村、西林6个自然村,全村300多户1000多人,系革命老区基点村、省级美丽乡村和省历史文化名村。

  百转千回的钱塘溪,在夹岸绿荫的簇拥中,与海水汇集一起,年复一年,冲积出了一片开阔的原野沃土。人们把这片土地称为“坂”。钱塘溪畔的坂中村三面环山,南面向海,旧时,是连接闽浙沿海的古驿站之一,在南宋名臣梁克家撰写的《三山志》中,就已经榜上有名,明朝时期,成为福安南部沿海的知名村落。清代,还在这里设立塘汛,即驻军警备的关卡。因当时海上交通发达,坂中村成为该镇文化、经济交流的中心,发展繁荣,也汇聚了颇为丰厚的历史文化,对古代福安沿海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对闽东山区与外界文化和经济交流产生了积极影响。

  漫长的岁月里,在此开基拓业的先民,繁衍生息,杨、陈、郑氏,是现今这里的主姓。闽浙沿海流传的“钱塘出才女”传说,就出自坂中村。说的是一个他乡秀才路经此地,正巧遇上村中姑娘手抱幼儿,上前称其“嫂嫂”问路,女子机敏回应:“一条官岭长又长,下条官岭通钱塘。钱塘是钱塘,人客问路冇(没有)内行,十八女子未出嫁,如何叫我嫂嫂行(辈分)。”秀才又戏谑:“奇了真奇了,钱塘村里我没来,十八女子没出嫁,手抱孩子往哪来?”女子不假思索快速对答:“人客出门嘴莫杠,瓜(逗留)厝食茶跟食烟,厝中也有哥和嫂,手抱孩子我叫孙(侄儿)。”二人机智诙谐的对白,用福安方言诵读尤为有趣。

  历史上,坂中村崇尚耕读,家规家训严明,功成名就者众多。杨氏祠堂前科考及第留下的众多旗杆石,是坂中村文风昌盛的古老标识。

  坂中村现保存有杨氏宗祠、金山宫、官岭古官道、陈良碤住宅、19号大宅等建筑遗产、文物古迹,目前,这些建筑遗产、文物古迹已被列入福安市文物保护名单。其中,“父子登魁九厅堂”旧址,原有“九厅十八灶”,厅连厅,户连户,古朴庄重,堪称家族和谐有序的典范。

  坂中村内,有一棵五六人才能合抱的巨大樟树。这棵枝繁叶茂的古树,传说与一位德高望重的教书先生息息相关,被方圆乡亲尊称为“章先生”。

  相传古时该村有一位在安南(音译)县教书的章先生,先生德高望重,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生,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功成名就后他告老还乡。有一位做官弟子难忘师恩,特到钱塘村拜访章先生,令他费解的是,村中无人知晓章先生。他想,先生做事向来严谨、坦诚,从不苟言笑。笃定先生一定是此村,他不厌其烦向村民细心描述先生长相、年龄及特征。此时,有位老者觉得其这么坚持执念,就半真半假道:“据您描述,那位章先生极像我们村后山的那棵樟树,它已枯了好久,前几个月竟然长出叶子活了!”

  他便随老者前去探究,“那樟树就是章先生啊!”旁边人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还给吓着一大跳。一声惊呼,他一边行叩头礼,一边感叹:“您常教育弟子聚百家之长,纳沧海之广。才高八斗一‘章’(文章)见高低。”

  他继续低泣道:“先生呀,你用心良苦,钱塘村后山姓章,此章(樟)非彼章!”

  据流传,自那以后,人们认定樟树即章先生,神仙是也。时至今日,在古樟前叩拜求吉祥平安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章先生也被请进了村中神庙……

  荫蔽后人的古樟树前面,是当年闽东苏区的一处秘密粮食武器仓库遗址。上世纪三十年代,坂中村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闽东苏区的一条海上秘密运输线,留下苏区领导人的革命足迹。

  富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村民,在新时代的画卷里,将继续讲述乡村振兴的美丽故事。